渣滓洞
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僅15人脫險。有文藝作品《烈火中永生》《紅巖》《江姐》等以此為原型。
白宮館
原為軍閥白駒的別墅,又名“香山別墅”, 1938年開始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關押政治犯的秘密監獄,曾經關押過江竹筠(江姐)、小蘿卜頭等著名的革命烈士,也是小說《紅巖》的原型地之一,真實再現了當年那段殘酷的囚禁生活。
歌樂山烈士陵園
位于重慶市西北部,設在國民黨“軍統”特務重慶集中營和“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舊址、1949年“一一·二七” 政治大屠殺的發生地。著名共產黨人羅世文、車耀先、江竹筠,愛國將領楊虎城、黃顯聲等均在這里慘遭殺害,被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紅巖村八路軍辦事處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博古、吳玉章、王若飛、鄧穎超等中國共產黨著名領導人曾在此生活、工作,歷時8年,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紅巖村以它對中國革命的特殊貢獻享譽海內外。
曾家巖周公館
曾家巖地處市區,靠近國民政府,會客訪友和與各界人士接觸都很方便,十分有利于開展工作,鄧穎超遂以周恩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名義,租用了曾家巖50號主樓和三樓的全部以及二樓東邊的三間房屋,對外稱作“周公館”,實際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機構所在地。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林彪、王若飛等人在渝期間也常住于此。
新華日報社
《新華日報》是中共在國統區的宣傳陣地。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后,周恩來親筆寫下了“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的題詞和“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詩。在沖破層層封鎖后,印有周恩來題詞和挽詩的《新華日報》于當日清晨出現在山城的大街小巷。報社營業部的主要負責人有:熊瑾玎、潘梓年、吳克堅、許滌清等。
紅巖魂廣場
沙坪壩區紅巖魂廣場在沙坪壩區巍巍的歌樂山腳下,地處烈士墓。這里是重慶有名的紅色教育基地,瞻仰區主題為“浩氣長存”的赤色花崗石烈士群雕聳拔入云,偉岸雄奇,猶如鑲嵌于萬綠叢中的巨型紅寶石,體現出“在那青翠的歌樂山顛仰望黎明”的意境,瞻仰區的頂端是覆斗形的“一一·二七死難烈士之墓”。與此相呼應,還有烈士詩文碑林和《血與火的洗禮》大型壁畫。
紅巖魂陳列館
巖魂陳列館建成于1963年,上下分為兩層。原址為“中美合作所”閱兵臺。其名稱在建館之初為“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美蔣罪行展覽館”,隨著《紅巖魂》展覽在全國的影響不斷擴大,1999年陳列館改名為“紅巖魂陳列館”。
紅巖革命紀念館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是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區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中心。因業績卓著,故設館加以紀念。江澤民總書記參觀紅巖后,題詞“發揚紅巖精神,沿著了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 中國歷史性紀念館。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在國民黨統治區進行的革命活動而建。
桂園
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最初是張治中將軍的公館。1945年,國共兩黨在此舉行了談判,并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雙十協定”。毛澤東、周恩來均在此參加過談判活動。
特園
對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特園“康莊”進行修復的基礎上建設而成。進入特園,里面裝修精致,分別陳列著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等八個民主黨派發展歷史的展覽,展現了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光輝歷史。中國的八個民主黨派由教育、科技、醫藥、醫療衛生、工商、金融及歸僑、僑眷中的高級知識分子組成,匯聚了大批的精英、人才。在抗日戰爭、國共合作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各階層愛國人士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浴血奮戰。新中國成立后,多黨合作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黨派為我國在經濟、教育、科技、醫藥、衛生、金融等事業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特園民主黨派陳列館
統戰傳統教育基地建設重點工程,它是對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特園“康莊”進行修復的基礎上建設而成。展示了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盟等八個民主黨派的發展歷程,展現了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光輝歷史。
飛虎隊紀念館
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陳納德及其率領的飛虎隊援華抗戰的專題性紀念館。由飛虎隊紀念館、空軍作戰指揮塔舊址和中美空軍聯隊俱樂部舊址三棟建筑體構成。紀念館于2005年5月建成,館內陳列有大量珍貴文物,包括飛虎隊戰機、飛虎隊員所使用過的實物、各種文獻資料、珍貴圖片等,真實再現了飛虎隊在中國抗戰期間的英雄事跡和生活場景。
重慶大轟炸遺址
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漢相繼被侵華日軍占領,"國民政府"沿長江節節敗退至重慶。此后,重慶不僅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軍事、文化中心,而且成為日軍實施"以炸迫降"戰略企圖最主要的空襲目標。日軍飛機對重慶的轟炸達200余次,造成了幾十萬平民的傷亡。
解放碑
解放碑是重慶市的標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商業區中心部位。紀念碑高27.5米,有旋梯可達頂端;碑頂設時鐘、方向標志和風速風向儀。解放碑最初興建于民國二十九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命名為“精神堡壘”以激勵中華民眾奮力抗爭以取得勝利,抗戰勝利后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